2010年9月28日

回裙轉袖若飛雪 風之信使新宮晉

原文刊載於《典藏投資》,No. 35(2010.09),頁110-113。
明日博物館:風 帶來光




胡旋女,胡旋女,
心應弦,手應鼓。
弦鼓一聲雙袖舉,
回雪飄搖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
千匝萬周無已時。
白居易

如鏡的水面因著颯颯的風漾起了陣陣漣漪。身著白衣的女子隨著風、伴著影,在點、踏、開、合、旋轉、跳躍間,宛若芭蕾伶娜般地婆娑起舞。如果說古典芭蕾的美學觀,是一種竭盡所能脫離地面、彷彿風吹羽翼般的輕柔飛舞;那麼新宮晉(Susumu Shingu)的動力雕塑宣告的就不僅是一種身體、物件的詩歌,而是屬於清風本身的詠嘆。新宮晉,總在不經意間捕捉了風的形態與軌跡,將迎面吹拂的沁涼微風幻化為飛旋躍動的具體姿態。

1937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的新宮晉,在東京大學藝術學系就讀時原主修繪畫,後來在義大利修習油畫、旅居的六年中,逐漸由平面繪畫轉往立體的動態雕塑。對藝術家個人而言,這樣的轉變來自於平面繪畫無法滿足個人對藝術創作的提問與意念表達。雖然一開始的動力創作很原始,也會產生很大的噪音,但在當時卻是相當新穎的實驗與創作模式。為了達到心目中理想的動力雕塑,新宮晉不斷研修關於動力學、流體力學等專業知識與技術,時至今日亦然。事實上,雖然新宮晉有專業的製作團隊協助,但作品大部分的技術問題還是由他親自解決。或許乍看新宮晉的作品會簡單地認為這並非什麼高深的科技,但要能做到如此順暢地轉動、無噪音、符合風阻與靜力平衡、不在強風中失速,需要的卻是極其精密的計算與製作。也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只在日本製造,絕少於他國創作。

立體的風動雕塑將藝術家由畫室內的世界帶往無垠的大自然。與風玩耍將近半世紀的新宮晉認為,他像是大自然的信念傳播者。透過作品與自然風、水間的對話與互動,新宮晉除了謳歌自然的奇妙與美好,也向世人傳達珍視、關懷、呵護此一星球的訴求。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文天祥

西方藝術史上,利用風力催動雕塑運轉的藝術家,最著名的莫過於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風動雕塑。然而,在卡爾德的作品中,風其實只是推動物件運動的動力,除了動,他更關心的是物件運行的軌跡。但是在新宮晉的風動雕塑裡,重要的卻是那虛無縹緲的風的具體形態,以及物件與自然的關係。卡爾德雕塑中採用的幾何形狀像是宇宙間每一物件的抽象代號,它們各有運動軌跡也相互影響。而新宮晉作品的形狀與運動則來自對某一自然環境風與水運動的想像,形狀是為了截取、抓住風而展現此一形式。在新宮晉看來,他尋覓的是形的意義與自由,而非侷囿於固定的顏色與形狀。換句話說,新宮晉的作品展現的乃是東方氣論的哲學觀,亦即萬物乃是氣的流形,無論形體如何流變,氣常駐。因此在新宮晉的創作媒材中,真正的材料乃是風和水,為了要與自然對話,於是才有物質性的媒材出現,諸如鋼、鋁、碳纖、帆布、皮、塑膠等。

新宮晉認為,大自然擁有相當的能量與韌性,因此他總在思考如何將此能量轉化至作品,融合大自然與人工物。在不斷創作與思考的過程中,為了更了解人類生活的歷程,在沒有任何贊助與金錢支援下,新宮晉展開了為期兩年,遊歷全球五大洲的地球探索之旅。當藝術家將作品放入六米的貨櫃車後,此一名為「風之旅人」的創作計畫就由日本兵庫縣出發,一路行經紐西蘭褐色海島、芬蘭北極圈的伊納利湖、摩洛哥瓦爾紮紮特的坦達格山脈、蒙古溫都爾道布大草原,以及巴西賽爾拉昆布哥的沙丘。

「風之旅人」五個海外巡迴地均是只有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從首站日本開始,藝術家即在創作過程中結合兒童參與,並讓每一次的成果成為帶給下一個地區小朋友的訊息。比如日本小朋友協助栽種、收成的稻米,到了紐西蘭就成為做給毛利人小朋友的手捲壽司,而毛利小朋友畫的船帆則又會在接下來的旅程中出現。至於藝術家本人的作品則雖然在基本樣貌上沒有太大差別,卻會依據每個地方的風向、風力調整動態結構,以及配合當地景致而選用不同色彩。透過藝術家的壯遊,藝術家本人以及參與其間每一個人的心意,就像環繞全球、彼此相互影響流動的信風一樣,吹撫至世界各各角落。藝術家對於自然與人類未來的關懷,也就這麼輕淺且深刻地傳遞出去。

藝術家的職責乃在將光明帶入人心。
舒曼(Robert A. Schumann)

藝術家對於世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哲學與經濟學家聖西門(Henri Saint-Simon)的理想社會中,藝術家不僅肩負創意發想的角色,他也是協同科學家與工程師一同帶領社會革新的三位領導者之一。聖西門領導者與追隨者的社會模型中自然隱含有菁英階級意識,但確實曾經引起二十世紀初前衛藝術創作者的注意。時至今日,藝術家的創意發想或許已不再具有領導的意涵,但他們對當下與未來的關注與提案,卻依舊可能啟迪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希望人們從他的作品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新宮晉目前正在著手另一項名為「地球深呼吸」(Breathing Earth)的創作計劃。此計劃預計展現一個生活聚落,在此村落中所有的建築物都有一座直立構造運轉的風車,裡面有許多特殊的小店與文化設施,諸如專門供應自然有機食物的餐廳、食品店,劇場及美術館則呈現與自然相關的藝術。

長期關懷自然的新宮晉認為,我們生活的地球已經遭遇了許多問題,人類若想要長久地在此居住下去,便需深刻地思考這些問題以及尋求如何與自然快樂共生的路徑。在思考的過程中,藝術家認為自己過往的作品都是以藝術出發,雖然利用了許多來自大自然的能量,但現在更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自然的能量來讓人類生存。因此,新宮晉利用自己藝術家的頭腦,不僅呈現個人對人類未來生活的提案,也著手設計環保、足以自給自足的生活建築。而他的風車建築也已進入申請國際專利的階段,因為不同於以往橫式構造的風車,新宮晉的直立式運轉風車不僅不會發出巨大的噪音,軸心也不會因為強風來襲而強烈晃動,因此可以安置於人類的生活空間之中。這樣的藝術創作計劃需要的自然不只精密的技術,尚有毫不懈怠的實驗精神。事實上,為了申請專利,新宮晉曾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在兵庫縣的海邊做實驗。雖然最後並沒有超過九級以上的強風來襲,藝術家依舊表示他得到了許多珍貴的數據。

觀看新宮晉的藝術創作,我們體會到的不僅是一個藝術家對其創作的忠誠,更有即便耗盡資產與心力也要完成理想的夢想家精神。年過七十的他依舊在積極尋覓相關的場所、資金與人力來實現此一計劃。風,對他而言就像是那照亮我們回歸與天地、自然共存的希望之路的光芒一般。二十世紀以來,透過鈴木大拙(D. T. Suzuki)等東方禪學大師的推介,東方物我不分的哲學觀在西方逐漸站穩腳跟。或許傳統帶有征服、主宰自然的科學觀讓人們毫無節制地破壞了自然也與自然切割,但是新宮晉與諸多科學家、藝術家的提問與提案,卻有可能讓我們再次借由科學之力,再次回到那和地球一起呼吸吐納,物我合一的原初。

煩悶時,不妨造訪大直,靜觀水上繁星在不同光影下的千姿百態。讓清風流露的詩意療慰心靈。而待秋收時節,我們將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